宁波市科技局
(二OO六年九月)
根据科技部关于编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市科技局组织编制了《宁波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为编制好《规划纲要》,我局组织开展了专项研究,并组织课题组人员专程赴杭州、西安等兄弟城市调研学习科技发展规划。为配合《规划纲要》的实施,同时组织编制了“十一五”工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农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和社会发展科技专项规划等三个专项规划,使我市的科技发展规划为“1+3”的构架,即1个《规划纲要》和3个专项规划。
一、《规划纲要》编制的基本过程
《规划纲要》的编写,经过了几个层面的征求意见、讨论和专家咨询,不断修改完善,形成今天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送审稿。
一是在科技系统内广泛征求意见和讨论修改,包括市科技局与课题研究人员之间的数次反复讨论、全市科技局长会议专题讨论;二是召开专家咨询会,听取相关专家对《规划纲要》编制的建议和意见,有的专家还对《规划纲要》进行了逐字逐句的修改;三是在今年2月6日“全市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大会”上分送与会代表征求意见;四是向分管市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余红艺副市长对《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意见;五是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市委组织部、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市政协经科委等单位书面征求意见,并按反馈意见作了适当修改。
二、《规划纲要》的基本框架
《规划纲要》的基本框架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现实基础和发展背景”:一是对我市在科技发展环境、创新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农业科技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和科技合作等六方面的现状进行了概括,指出了科技发展仍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部分为“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该部分提出了我市中长期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第三部分为“战略任务和重点领域”:主要对《规划纲要》提出的“三三”科技发展战略进行阐述。
第四部分为“保障措施”:提出了保证《规划纲要》实施的六条措施。
三、《规划纲要》的核心内容
《规划纲要》的核心内容表现为:实现一个总目标,把握三点发展思路,实施“三三”科技发展战略,采取六条政策措施。
(一)一个总目标:到2015年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2020年全面建成创新型城市。
具体目标为:
1、2010年目标:到2010年,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各类科技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技术市场健康发展,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为2015年进入创新型城市的行列奠定基础。
——科技投入指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5%,市本级财政对科技投入占同级财政经常性支出比例达到6%。
——专业人才指标。人才总量达到80万人,年均增长10%以上,每万人人才数为1300人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55万人,年均增长9%以上,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达到900人以上。(与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一致)
——科技能力指标。全市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授权力争达到50件以上;45%以上的高新技术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8%;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围绕优势产业,建设一批公共创新服务中心;建成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0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研究开发中心)100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00家;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8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0家。
——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指标。有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0%,万元GDP水耗下降30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15%,成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先导区。
2、2020年目标:到2020年,建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机制完善的开放型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明显提高,全市综合科技实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
(二)三点发展思路:
1、依托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准确把握科技发展定位。
2、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市内外相结合,构建符合宁波实际的科技发展模式。
3、完善政策法规、激励科技创新、强化服务能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
(三)“三三”科技发展战略:培育三大创新群体,实施三大创新工程,构筑三大创新基地。
1、培育三大创新群体,夯实自主创新基础
(1)培育企业创新群体,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2)培育科学研究群体,增强科技研发能力
(3)培育科技服务群体,提高科技中介水平
2、实施三大创新工程,推进产业技术进步:三大创新工程、九大行动计划、27个重点发展领域。
(1)实施工业科技创新工程,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
--高新技术新兴产业行动计划:新材料领域,电子信息及光电产业领域,新能源、环保与节能技术领域
--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行动计划:装备制造技术领域,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针纺服装领域。
--优化临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石化领域,修造船技术领域,造纸技术领域。
(2)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引领工程,提升农业层次
--传统农业常规技术升级行动计划:优质高效农业新品种选育,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技术研究,农林病虫害和动物(水产)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农业高新技术引领行动计划: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农产品保鲜与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工程农业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农业生态安全行动计划: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研究,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再生能源技术研究与应用。
(3)实施社会发展科技支撑工程,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资源节约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监控与修复,废弃物治理与循环利用。
--现代服务业与交通运输行动计划: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交通基础设施综合质量提升,海港、内河港和空港高效运输。
--公共服务与公共安全行动计划:公共卫生与健康保障,城乡设施与服务平台,社会治安与生产安全。
3、构筑三大创新基地,促进科技要素资源集聚
(1)加快研发园区和高教园区建设,构筑完善科技研发基地
(2)加快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构筑完善创新创业基地
(3)加快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构筑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四)6条政策措施:
《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在抓科技工作的机制上必须要有创新和突破。一是完善科技工作联动机制,全面发动政府各部门、广大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科技发展和进步的机制;二是开展对市级有关部门科技进步目标的考核,使政府各部门间形成合力;三是开展对县(市)区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充分调动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市科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提出本部门年度科技发展目标和科技经费投入计划,各有关部门的科技投入全部纳入市财政科技投入统计范围,实现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与其它部门科技投入的联动。
具体措施有6条: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保障科技事业有序发展。包括建立科技领导组织体系、成立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健全考核制度。
二是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包括完善科技发展政策体、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和科研激励机制。
三是增加财政科技投入,拓宽科技融资渠道。包括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强科技投融资平台建设。
四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抢占自主创新高地。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技术标准提升、推进自主品牌建设。
五是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强化人才保障。包括重视高级人才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大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
六是加强科技宣传,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包括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开展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