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5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 阅读:
  • 时间:2015-04-14 15:44
  • 来源:办公室来源:宁波市科学技术局
  •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化改革和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和要求,立足我市创新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创新布局,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创新发展平台、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强化企业主体地位、营造创业创新氛围等五方面入手,着力会聚“企业创新主体动力、开放协同创新合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创新生态系统张力”(“五力会聚”),切实稳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实现“两个基本”、建设“四好示范区”奠定更加坚实的创新基础。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全社会研发投入继续较快增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
      2)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继续保持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授权发明专利增长10%,力争达到3100件;
      3)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000亿元;
      4)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继续加大,力争创新型初创企业累计达到6600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0家。
      5)加快交易市场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实现技术交易额26.35亿元。
      6)加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力度,力争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县市区认定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比例达到30%。
      (三)重点工作
      1、注重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活企业创新发展动力
      一是加快完善引导企业创新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对应国家科技计划,设立重大科技专项、技术创新引导专项、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和创新环境营造4个一级计划、12个二级计划组成的科技计划体系,确保应用性项目全部由企业承担,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的主体。二是加快完善财政科技资源配置新机制。建立健全竞争性分配与专项转移支付互为补充、直接资助与间接资助并行、事前资助与事后补助相结合的财政资金扶持机制。结合完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采取专项转移支付的方式,下放一批科技计划项目,下放一批专项资金管理权限,支持基层科技管理部门做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承接,加强基层科技管理人员自身能力建设,缩短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时间,优化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绩效。三是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实施企业研究院建设计划,加快企业研发机构认定工作,加大企业创新团队、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扶持力度,争取认定市级科技创新团队15个、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90家、市企业研究院20家。四是加强规划引导、做好决策参谋。加强对科技、经济形势的分析研究,启动编制“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强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谋划好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和重大举措。
      2、注重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形成开放协同创新合力
      一是加强科技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的界限,转变科技管理职能定位,建立统一、开放的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平台,让专业化机构承担具体科技项目管理职能;加强对全市创新驱动工作的统筹与协调,把政府科技管理部门重心从具体项目的实施上转移到规划、布局、管理监督上来上,强化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对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分析、研究与谋划。二是探索新型研发载体建设机制。按照“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共赢发展”的合作运营策略,完善合作方投资、企业投资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院所引进、建设、培育模式,力争完成引进各类创新载体30家;探索创新载体国际化建设新模式,探索设立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进跨国并购与技术转移,支持企业融入全球研发体系。三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技术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全市科技服务交易大平台—众创金桥大市场(暂用名),充分发挥好知识产权转化交易平台功效,加强网上技术市场与实体科技大市场的资源整合;开展“科技招商”,拓宽科技合作交流渠道,加强成果转化的统筹协调和服务。举办科技成果竞价(拍卖)2场以上,确保20个科技成果成功竞价(拍卖),力争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项目400项,完成技术市场交易额26.35亿元。四是加快落实中关村自主创新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抓紧落实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税前加计扣除、股权和分红激励、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等6项政策。
      3、注重创新平台建设和重大专项应用,强化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是推进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全力推进新材料科技城建设,积极争取纳入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布局;积极推进海洋生态科技城建设,在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科技孵化与创业以及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同与配合。二是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瞄准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在石墨烯、12英寸单晶硅、新型防腐涂料等领域积极争取国家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重大专项支持,加快新材料技术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和规模化应用。三是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城市建设。制定出台《宁波市新能源汽车推广暂行办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资金补助管理暂行办法》;着力突破超级电容、有轨电车生产等关键技术,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加强对宁波南车、杭州湾汽车产业园、宁海新能源汽车基地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的跟踪服务,推动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转型升级。四是加快推进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落实《宁波市生命健康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重点推进鄞州、余姚等产业基地和江北、宁海等产业园区建设。聚焦生物制药和医疗及健身器械产业发展,成立体外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五是加强信息经济发展科技支撑。积极推进传统产业、商贸物流领域信息化应用改造,加强电子信息领域、智慧城市领域关键技术研发,推进“电商换市”;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链,在半导体基础材料、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方面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六是强化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支撑。加强海洋经济、资源与环境、节能环保等领域科技攻关和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五水共治”、新农村建设、防震减灾等领域先进科技成果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力争获得国家科技项目立项12项以上,培育农业新品种8项以上。
      4、注重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科技人员创业活力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计划”,进一步创新孵化器服务方式,打造集创业辅导、融资 指导、市场推广、孵化服务、人居配套等为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二是大力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实施“智团创业”计划,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带项目到企业创业、创新;实施工业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鼓励、支持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人员帮助企业攻破技术难题、实现成果转化。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建立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联合开展产学研攻关等方式完善企业创新体系、创建高新技术企业,促成企业“小升规”。三是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充分利用好科技企业孵化器、天使投资俱乐部、摩米创新工场、创意咖啡等创业平台作用,进一步汇聚创业要素;加强创业辅导与支持,帮助企业争取新产品与新服务进入市场,打造良好的创客发展环境。加大典型创业创新的宣传力度,讲好创业故事,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
      5、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金融结合,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张力
      一是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按照“智团创业”支持→天使投资→科技银行贷款贴息(科技信贷风险池)→风险投资→新三板→公开上市的路径,加快发展“天使投资”,争取今年新增跟投项目50项、新增协议投资5000万元,累计引导各类社会资本10亿元;全面启动非抵押、非专业担保公司担保的科技信贷工作,争取设立5个以上子风险池。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加大企业专利数据库和专利预警平台建设力度,完善行政、司法、海关多部门协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力争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认证企业40家,培育市级专利示范企业20家以上,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5家以上。三是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通过实施一批科技服务业项目,培育和扶持一批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科技服务业示范基地,扩大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推动科技服务机构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完善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服务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实现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