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市科技局对农业农村科技领域,重点是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现代种业科技专项》绩效评价时获悉: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宁波市有61个农业新品种获新品种证书,是“十二五”时期年平均审定18个的3.4倍。至此宁波有318个农业动植物新品种获审定证书,位列国内同类城市前茅。
其中,市农科院、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宁波黄金韵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有26、21、8个品种获新品种证书,位列前茅。
一、水稻科技创新、推广成效显著
2020年,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马荣荣、王晓燕、陆永法领衔的杂交水稻14个品种获新品种证书。
9月25日,超级稻“甬优1540”品种,在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超高产示范方中,最高亩产1081.8公斤,刷新贵州水稻单产纪录,今年推广600多亩。12月11日,在奉化区江口街道种粮大户竺海龙种植的“甬优1540”连作晚稻百亩方亩产最高达到801.79公斤,打破浙江农业之最纪录。这已是宁波市粮食生产创造的第17次浙江农业之最。以前亩产600公斤左右,今年基本上都有800公斤左右,亩收益提高600元左右。
目前,我市已育成甬优系列杂交稻组合63个,其产量比常规稻增产20%以上。甬优系列推广遍布浙、闽、赣、鄂、苏、皖、桂、沪等地,其中在浙江省年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是目前推广区域最多、推广面积最大的一个品种。2020年甬优籼粳杂交水稻在国内推广550一600万亩,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种子销售额1.75亿,2017年居国内同行排名第五、2018年排名第七。
二、瓜菜科技创新、推广取得新进展
2020年,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薄永明领衔的瓜菜团队获新品种21个,年销售额超1亿,推广西瓜、甜瓜、杂交青菜等新品种87万亩,新增效益约15亿元,综合实力居国内同行前4名。
2020年,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所的6个瓜菜品种获审定证书。11月14日,在余姚市黄潭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市农科院的包心芥新品种 “甬包芥2号”平均亩产为7293公斤,打破原浙江农业之最记录,增幅达26.6%。同时单个重4.6公斤,创造新的浙江农业之最纪录。
三、水产新品种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2020年,农业农村部审定的14个水产新品种中,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吴雄飞的“大黄鱼‘甬岱1号’”、浙江万里学院林志华的“缢蛏‘甬乐1号’”榜上有名。
5月22日,宁波市科技局、宁波大学共同举办虎斑乌贼人工养殖成果发布会,发布2012年以来宁波大学蒋霞敏教授团队累计繁育出2 厘米以上的苗种120余万只,养成500克以上商品乌贼11万只,其中最大个体可达2.4公斤。创造了国内虎斑乌贼人工养殖数量最多,单体最大的历史纪录,在世界上首次实现该物种的规模化苗种繁育与养殖。
6月21日,市科技局举行市级科技重大项目现场验收会,宣布经过宁波大学东海银鲳团队连续5年攻关,累计获得银鲳受精卵1000多万粒,初孵仔鱼270余万尾、平均体长4.1厘米幼鱼120余万尾,创造了国内人工养殖数量最多、单体最大512克的历史纪录。
7月16日,象山县举行全人工养殖小黄鱼发布会。宣布经过七年技术攻关在浙江省内首次实现小黄鱼大规模人工繁育及养殖,2019年育苗量达到105万尾,2020年育苗量超200万尾,实现网箱养殖中试,为小黄鱼养殖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2020年,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金中文团队成功攻克人工繁育青蟹苗难题,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该物种的规模化苗种繁育,今年成功育出四百万只种苗,预计明年青蟹苗种繁育数量可突破千万大关,宁波市青蟹育苗进入国内领先行列。
四、林业良种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
2020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166项植物新品种权中,其中宁波市17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除授予国外公司48项外,宁波占35.4%。
宁波黄金韵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张龙杰领衔的团队8个品种,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章建红领衔的6个良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祝志勇领衔的3个良种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种子是不可替代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国家农业科技实力的核心载体,可以说没有种业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2013年宁波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市科技局把种业作为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通过创新育种机制、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宁波的种业品牌效应逐步凸显,现代种业创新水平显著提升。
近年来,市科技局围绕主导产业持续重点支持了市农科院、宁波微萌种业、宁波黄金韵茶业、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40余个育种团队。初步形成了粮食、瓜菜、水产、林特齐头并进,畜禽保障产业发展,优质、高产、绿色、高效有机结合的现代种业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