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由市农科院主办,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承办的为期6天的2020宁波市果蔬产地保鲜与商品化处理农民培训班圆满结束,来自海曙天胜农牧、安和达菜篮子、象山斑斓农业、镇海金果园、宁海回浦、奉化大埠食品、余姚成业杨梅等5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学员参加培训。本次培训班邀请来自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宁波大学、海通食品、市农科院、余姚农技推广服务总站等行业知名专家和优秀企业家代表为学员授课13场,系统讲授了特色果蔬产业现状、物流贮运及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新技术、新动态等内容,并采用互动授课、基地实践与科技沙龙等多种形式,开启农民培训新模式,培训工作得到了市、县农业农村局,市、县科技局和市农科院的大力支持。
围绕浙江特色果蔬采后贮运与商品化处理技术需求,浙江大学汪俏梅教授的“蔬菜的采收和采后处理技术”和市农科院凌建刚研究员的"杨梅精准保鲜与快递物流技术"、孙志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果蔬保鲜剂及应用技术”、朱麟副研究员的“果蔬保鲜基础及水蜜桃保鲜技术”、黄芸萍高级农艺师的“基于采后贮藏保鲜的瓜果的关键种植技术”、象山县农业农村局杨荣曦高级农艺师的“象山红美人果品分级体系的探索和实践”等课程从不同角度传授杨梅、水蜜桃、红美人柑橘等特色果蔬物流品质、产地保鲜技术。
围绕果蔬采后副产物高值化加工技术难题,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王晶博士的"基于营养角度的果蔬功能成分高值化应用"、宁波大学韦莹莹博士的"桃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等课程,结合区域实际,传授特色果蔬产品高值化利用新理念。围绕果酒加工及果蔬产品开发难题,余姚农技推广服务总站汪国云正高级工程师的“水果果酒生产技术讲座”、市农科院康孟利研究员的“健康饮茶与果蔬茶开发”等,开拓果酒果茶开发提供新思路,为学员们讲述身边的成功案例。海通集团孙金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分析了果蔬加工产业问题,提出产业发展创新思路,为学员果蔬产地处理与加工提供有益借鉴。
为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快产业对接,学员们还赴国家蔬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市农科院创新工程水蜜桃物流增值加工示范基地——圆蓝食品及兴奉农业、市农科院院地合作红美人柑橘物流保鲜示范基地——象山鸿翔农业科技及传统食品加工示范基地等开展实训与体验活动,受到学员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