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要制度。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省科技特派员代表回信,满怀深情肯定浙江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年以来,广大科技特派员在之江大地田间地头取得的累累硕果。20年来,宁波已有1300余位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引进推广近4000项适用农业农村的新技术,直接带动逾万农户增收,间接辐射带动农户2.3万户,取得了累累硕果。近日,“宁波科技”微信公众号推出“科特派二十年”专栏,聚焦20年来涌现出的科技特派员典型,讲述他们扎根基层,把论文写在田野上、把技术送到农民家,通过科技手段助力地方产业发展、帮扶农民脱贫致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积极贡献力量的生动故事。
本期让我们来认识~~
浙江万里学院汪财生
汪财生,正高级实验师,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实验中心主任,担任宁波市个人科技特派员13年,曾先后获得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十五周年通报表扬,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宁波市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
近年来,汪财生在派驻地开展火龙果、葡萄、西甜瓜栽培及梭子蟹、海鸭养殖等 10 余项科技示范项目,因地制宜推广根域限制、农副产品发酵、发酵床养殖、红心火龙果异种人工授粉、农作物补光等多项新技术,有效提高当地葡萄、火龙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并通过以点示范辐射周边地区同类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火龙果成为致富果
象山县高塘岛乡地处宁波最南,日平均温度高,属于海岛气候条件,是生态农业发展之乡。2011年,汪财生尝试采用大棚保温栽培,首次让台湾红心火龙果在岛上栽培成功。此后十余年,他牵头开展浙江省科技厅《红心火龙果光质调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宁波市科技局《红心火龙果品质改良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示范》,象山县科技局《特色红心火龙果发酵果酒的研究与示范》等科研攻关项目,创新性使用火龙果补光技术,逐步完善栽培种植技术、加大力度示范推广,目前岛内红心火龙果引种栽培推广面积已达 500多亩,形成海岛乡特色产业,同时开发火龙果深加工系列产品,给农户带来实打实的增收,让火龙果成为农民心中的致富果。相关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打造海岛特色产业
汪财生充分利用市内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资源优势,为岛内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大户引进农作物新品种,打造海岛特色农业产业。他从新疆农科院引进西甜瓜系列,为农户筛选出东方密、黄皮9818、甬优系列甜瓜等海岛适种高产品种,目前已形成春季西瓜、秋季哈密瓜的轮种发展模式。
汪财生还从福建、台州、四川等地引进穆阳水蜜桃,紫、黑色土豆,西甜瓜,黄心猕猴桃,布福娜等优质经济作物 20 多种,经过试种推广和标准化示范种植,显著优化了岛内经济作物产业结构,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组团服务加速科技进村入户
科技特派员一个人的知识和精力是有限的,但企业、农民的技术需求是迫切的、多样的。汪财生充分发挥派出单位技术人才资源优势,联合学校农牧渔业方向专业人才组团开展农业科技技术服务,为企业难题需求提供技术支撑。通过他的推动,浙江万里学院与高塘岛乡政府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为珠门村、龙珠村、花吞岛等地开展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为乡政府出谋划策,提供产业规划。
为缩短科技传播距离,加快科技进村入户,多年来,汪财生为高塘岛乡农民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讲座和培训,培训农民达 500 多人次。每年组织种粮大户、专业合社社长、果蔬栽培专业户农民进高校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高级研修班、果蔬栽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提升乡、村干部和农业经营者创业及致富意识和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科特派寄语
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要深入群众,走访调研,多干实事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技术服务是流动的,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