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要制度。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省科技特派员代表回信,满怀深情肯定浙江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年以来,广大科技特派员在之江大地田间地头取得的累累硕果。20年来,宁波已有1300余位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引进推广近4000项适用农业农村的新技术,直接带动逾万农户增收,间接辐射带动农户2.3万户,取得了累累硕果。
近日,“宁波科技”微信公众号推出“科特派二十年”专栏,聚焦20年来涌现出的科技特派员典型,讲述他们扎根基层,把论文写在田野上、把技术送到农民家,通过科技手段助力地方产业发展、帮扶农民脱贫致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积极贡献力量的生动故事。
本期让我们来认识~
鄞州“桑树专家”应国铭
应国铭,天宫庄园桑果研究所所长,原鄞州区农学会副理事长,曾先后获得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首届优秀农技员、浙江省农业丰收二等奖等荣誉。
用脚步承载初心,以汗水诠释品格
每年4月下旬到5月中旬是桑果生长的关键时期,一个黝黑皮肤,背着斜挎包,骑着自行车的身影就会准时出现在云龙各大重点桑葚产区里,对桑树的施肥、沟深、桑树种植朝向进行分析,为农户们出谋划策。这个74岁高龄却依旧奔赴在服务“三农”一线的科技特派员,就是云龙镇桑农间无人不晓的“桑树专家”应国铭。
应国铭曾是下应农科站的老站长,他与桑树打了近20年交道,手把手传授桑农种植技术、研究防治桑果树病虫害、提高桑葚产量。退休后,他依旧以火一般的热情,将自己所学、所拥有的知识化为对农户们毫无保留的帮助。在他的微信通讯录里,有45名与他保持长期联系的农户,分别来自宁波、萧山、江西、河北等地区,通过电话向他请教的农户更远不止这些。“你好足了”,有农户这样夸应国铭,“全部像你这样的人,阿拉小康社会就实现了”。
每当桑果成熟期,他还会奔赴各地为农户提供无偿指导,以鄞州为圆心,他的足迹辐射了宁波、浙江,乃至江西等地。用脚步承载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以汗水诠释科技特派员的品格,一颗颗桑果映照着应国铭几十载未改的初心。
妙手回春攻克白果病
2008年,鄞州湾底村天宫庄园的桑树间发生了严重的白果病。白果病发病迅速,扩展很快,且对常规药剂的抗药性极强。桑农们束手无策,只能放弃染病的桑树,天宫庄园的旅游产业也因此损失惨重。
为了应对白果病,天宫庄园组建了鄞州区桑果研究所,应国铭临危受命担任所长,迅速制定了防治白果病的计划,带领桑果病害攻关小组成员细致入微地跟踪桑果生长环境和生长状况,潜心研究病虫害规律,寻找省工节本的最佳防治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应国铭小组终于调试出了能够有效解决桑树白果病的药剂,一举填补国内白果病防治的空白,并成功让桑树起死回生。如今,湾底村的桑果好果率高达99.98%,这项成果也得到了充分的示范推广,不仅造福鄞州区农户,还为余姚、奉化、宁海、镇海以及萧山、江西等地的农户解了燃眉之急。
搭建科普桥梁,传递科学薪火
从1982年起,应国铭担任下应街道科协秘书长,针对农村实际情况,他精心指导下属单位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在他的积极推动下,街道文体中心的图书馆开设了科普专柜,每年定期更新科普书籍,方便大家借阅;成立科普文艺宣传队,每年组织表演科普小品,他蹲点服务的东兴社区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普社区。
退休不退岗。应国铭退休后担任鄞州区关心下一代志愿者协会宣讲团五老志愿者,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正能量传递给下一代,为宁波大学、浙江林学院等高校学子和社区小学生授课,讲述摄影、农业、气象等方面的知识,为科技科普事业传承发挥光和热。
科特派寄语
每当有人问我,你都这么大年纪了,退休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坚持年年这样东奔西跑?我都会回答,我们这些科技特派员都是一簇簇星火,只要我们这些火不灭,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燎原之火就会一直旺盛地烧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