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特派二十年 | 浙江万里学院葛楚天
  • 阅读:
  • 时间:2023-07-31 16:51
  • 来源:宁波市科技信息与发展战略研究院来源:宁波市科学技术局
  •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要制度。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省科技特派员代表回信,满怀深情肯定浙江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年以来,广大科技特派员在之江大地田间地头取得的累累硕果。20年来,宁波已有1300余位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引进推广近4000项适用农业农村的新技术,直接带动逾万农户增收,间接辐射带动农户2.3万户,取得了累累硕果。

    近日,“宁波科技”微信公众号推出“科特派二十年”专栏,聚焦20年来涌现出的科技特派员典型,讲述他们扎根基层,把论文写在田野上、把技术送到农民家,通过科技手段助力地方产业发展、帮扶农民脱贫致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积极贡献力量的生动故事。

    本期让我们来认识~~

    浙江万里学院 葛楚天


    640.jpg


    葛楚天,教授,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院长、动物性别与发育重点研究所所长、宁波市重点实验室(A类)主任。作为中华鳖育种与改良科技特派员团队成员,他长期从事水产动物性别决定机制与性控育种研究,2021年起担任宁波市中华鳖产业提升创新团队负责人,荣获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高校创新领军人才、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

    特色养殖技术育良种、促增产

    余姚市是“中国生态甲鱼之乡”,中华鳖养殖也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然而中华鳖养殖产业中高品质良种缺乏,良种制种与繁育技术不足以支持产业发展对良种苗种数量的需求,亟需解决苗种繁育技术瓶颈实现良种选育、提质增效。

    葛楚天带领团队驻点余姚生态甲鱼养殖场后,针对中华鳖雄苗较高的经济价值,基于中华鳖性别决定基础理论研究,建立了一套工厂化的中华鳖雄性苗种培育技术,制定技术规范,实现产业化应用的试点示范。在宁波市余姚黄家埠明凤淡水养殖场和绍兴市大阪水产合作社等养殖企业建立示范基地,开展510余万枚鳖卵规模的技术示范推广,平均雄性率90.1%。

    同时,团队每年还赴湖南省汉寿县(中国“甲鱼之乡”)、杭州、绍兴、丽水等地中华鳖养殖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促进科研成果高效转化,推广应用累计规模达1000万只以上鳖卵,新增产值1.26亿元,增加利润6803万元,显著提高了当地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

    全雄育苗、生态养殖势头强劲

    “在余姚黄家埠甲鱼养殖场内,早上5点就要起来挖蛋,一天要将近1万枚鳖蛋摆放在孵化盘中,盖满沙子、浇水,搬至孵化架上,每一盘接近40斤。”中华鳖的受精蛋孵化受季节限制性明显,鳖产蛋时间集中在6-7月,为了保证每一批孵出的中华鳖时期一致,在这几个月里,葛楚天团队需要处理数十万枚鳖蛋,集中进行筛选、孵化、处理、取样等工作。

    服务至今,团队开发出无介质中华鳖胚胎孵化技术与装置,与传统中华鳖孵化模式相比,具有环保,省时省工省力,孵化率高,成活率高等优势,大大提高了中华鳖养殖产业孵化效益。发明高稳定性的可温控、湿控的鳖卵无接触式孵化系统及其设施化、沙卵式雄性诱导技术,雄性率为目前国内外最高水平,现已在宁波及其他省外地区示范推广。研发出全新的 ZZ 伪雌鳖诱导方法,具有绿色生态、性别逆转率高、环境污染小的特点。利用此方法,团队目前已培育1龄至4龄的伪雌鳖群体3万多只,为中华鳖全雄育苗培育提供了潜在应用价值,未来有望攻克中华鳖全雄苗种制备技术。

    同时,团队还指导乡镇养殖户开展茭白田生态甲鱼养殖模式,充分利用茭白田的水体空间,进行中华鳖养殖。茭白田有鱼、螺、蚯蚓和各种水草,是中华鳖生态养殖的理想场所。茭白田中套养中华鳖,不但给中华鳖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中华鳖的养殖也给茭白田起到了除草、驱害、松土施肥的作用。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利用水生动植物各自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龟鳖动物性别决定研究国际领先

    从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到攀登科学理论高峰,葛楚天在龟鳖动物性别决定机制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他创建首个龟鳖动物在体基因功能研究技术体系,鉴定一系列龟鳖性别决定和分化的关键基因及其调控级联,原创性揭示一种龟性别决定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提出“温度-表观遗传-性别决定基因”假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Development、Endocrinology、Genetics、Biol Reprod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成果奖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科特派寄语

    科技特派员担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作为高校老师、一名生物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我们做科技服务就应该深入到生产一线,将科技成果撒到池塘中。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