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邀您投票!2023全市科技创新十件大事哪些是您心中最佳
  • 阅读:
  • 时间:2024-01-16 14:17
  • 来源:宁波市科技信息与发展战略研究院来源:宁波市科学技术局
  • 前 言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迈上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新征程,宁波锚定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目标,系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在科创工作格局、平台建设、科研攻关、生态建设等领域打出超常规“组合拳”,争先进位,加速破局,全面锻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引擎。

    “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

    为全面展示我市科技创新发展成效和硬核科技力量,市科技局面向各区(县、市)、开发园区及市级相关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2023年度宁波市科技创新十件大事征集工作,遴选20项候选事件面向社会公众投票。

    即日起至1月20日,可通过甬派客户端、“宁波科技”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投票。

    请您动动手指,选出心中最佳,投出宝贵一票!(点击前往宁波科技微信公众号投票


    1.jpg


    一、高规格召开新时代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大会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高质量推进“创新深化”“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等战略部署,推动主题教育走在前、作表率,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彰显样板担当。高规格召开新时代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大会,吹响“倍道兼行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奋进号角,全域创新能级水平实现新飞跃。围绕落实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部署要求,变革重塑科技创新体系,修订《宁波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出台《宁波市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加快建设新时代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实施意见》《宁波市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2023版)》等新一轮“1+N”政策,财政科技投入以年增长不低于20%的力度支持创新,年财税累计支持超200亿元,甬城大地科创热潮持续奔涌。


    2.jpg


    二、中国科学院与宁波市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打造院地合作典范

    中国科学院与宁波市人民政府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将在“院地合作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一流新材料科研机构”“创新科技体制机制”“建设高水平专业学科”“引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等五方面打造标杆典范,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创新型省份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此前,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正式全面启用,为国科大首个京外科教融合学院;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激光极端制造研究中心、氢能利用与储能技术实验室等相继落成揭牌,双方战略合作务实高效、频结硕果。


    3.jpg


    三、宁波成为首个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设区市

    宁波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新型举国体制再现新突破,成功“牵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为首个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设区市,吸引全国优势科研力量破解区域发展关键共性难题,推动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全链条创新。18个区域联合基金项目获批立项,其中2项为集成项目,实现宁波重大基础研究集成项目“零的突破”。《Science》刊发3篇论文,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李成华研究员、浙江万里学院葛楚天教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蒲吉斌研究员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4.jpg


    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自主培养院士实现新突破

    宁波大学杜时贵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实现宁波自主培养院士“零的突破”。杜时贵教授在抗剪强度理论、技术、装备、工程方面取得系统性突破,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剪强度应用技术体系,并成功研制世界第一套单台多尺寸抗剪强度试验装备。此外,甬籍科学家夏强、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院长焦宗夏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创新团队负责人郭旭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甬籍两院院士增至122人,总量全国第一。

    近年来,宁波深入践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理念,着力构建人才强、科技强、产业强的发展路径,“以科教产共同体支撑甬江科创区高质量发展”试点入围第一批省级创新深化试点名单,“构建‘三抓三强’体系推动科研人员‘名利双收’”案例入选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第二批)名单,全市人才总量增速居全省第一。


    5.png


    五、首个“中国(城市)—中东欧国家开放创新合作指数”在甬发布,宁波列全国第六

    科技创新领域深度合作为宁波打造中东欧合作“首选地”注入新动力。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科技人才论坛暨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系列活动,在全国首次发布“中国(城市)—中东欧国家开放创新合作指数”,宁波位列全国第六。首届青创赛共吸引覆盖13个中东欧国家的140个项目参赛,以赛引才,培育中国—中东欧国家开放创新生态主阵地,有力提升宁波—中东欧科创合作知名度和影响力。


    6.jpg


    六、举办首届重大应用场景创新大赛,宁波探索“科技攻关—场景验证—产业化应用”新路径

    首届宁波市“科创甬江2035”重大应用场景创新大赛举行,探索“以赛代招”新机制,在加快场景开放、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近年来,宁波坚持以新技术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供需联动为路径,逐步形成“科技攻关—场景验证—产业化应用”成果转化新路径。建立省市联动机制,畅通市属企事业单位申报省级科技项目渠道。在省内率先启动重大应用场景立项攻关,通过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试验路段”,加快推动一批重大成果示范应用,路宝新型桥梁伸缩装置项目等首批30个重大应用场景技术攻关项目获批立项,涵盖智慧港口、智能制造等六大领域应用场景。


    7.png


    七、甬企首次!易东半导体夺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2023年12月14日,在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全国工商联共同指导的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易东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摘得初创组一等奖,为甬企首次问鼎该赛事最高奖。易东半导体专注先进IC封装基板研发及产业化,聚焦CPU、GPU、FPGA、ASIC等高性能计算芯片中高端FC-BGA和FC-LGA封装基板应用,旨在打破技术垄断,解决我国高端基板“卡脖子”问题,实现国产替代。


    8.jpg


    八、省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完成,宁波占三席

    省绿色石化技术创新中心成功入选浙江第二批4家省技术创新中心,至此省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完成,宁波独占三成。省技术创新中心是技术创新中心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创新,支撑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

    率先探索多主体一体化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联动融通创新。“多主体全链条的创新联合体建设”入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揭榜清单;组建创新联合体12家,3家入选建省级创新联合体,占全省1/3。


    9.png


    九、浙江推行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20周年,宁波硕果累累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要制度。2023年是浙江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周年,宁波累计有1300余位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引进推广近4000项适用农业农村的新技术,直接带动逾万农户增收,间接辐射带动农户2.3万户。省科技特派员工作2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宁波有7名科技特派员和1家单位获表彰,余姚市农技总站汪国云、宁波大学母昌考、浙江万里学院陈忠法获评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


    10.jpg


    十、宁波高企预计突破7000家,102家高企入选省500强

    宁波深入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引领行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力。高新技术企业总量预计突破7000家,实现三年翻番,增幅达31%,增速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102家企业入选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榜单,3家跻身十强,创历史新高。着力营造助企强企良好氛围,深入开展研发创新“诊断+提升”、政策宣贯辅导等专项服务和“双百千万”专项行动,形成市县乡联动、政府+市场协同助企服务,覆盖服务企业超7000家。


    11.jpg


    十一、甬江科创区建设按下“加速键”

    举全市之力建设甬江科创区,加力加速集聚科创资源,甬江实验室B区开建、北仑片区建设指挥部揭牌;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甬江科创区建设的决定》,从立法层面为甬江科创区定下“施工图”,出台《关于支持甬江科创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金融专项政策》,加快推进甬江科创区金融保障“三个千亿、两个百亿”工程;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与香港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打造内地与香港高校在科研、教育、产学研合作典范;甬江实验室新型显示与感知研究中心、宁波数字孪生(东方理工)研究院正式揭牌,宁波东方理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协议签署……目前,甬江科创区已聚集全市43%的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35%的高等院校、45%的国家级人才和43%的省级人才。


    12.png


    十二、宁波智造“硬科技”为杭州亚运保驾护航

    宁波智造以硬核科技共赴“亚运之约”,为杭州亚运会奉献精彩“宁波时刻”。2023年9月23日,宁波奥运冠军汪顺举起宁波企业“方太”智造的火炬,和数字人火炬手一起,点亮装在宁波“大丰实业”智造的火炬塔里宁波研发机构(省绿色智能汽车及零部件技术创新中心)自主开发的绿色甲醇燃料。此外,大丰实业为“大小莲花”等36个场馆提供智能座椅,音王股份贡献“宁波声音”,一舟股份保障开幕式信号实时稳定传输,诠航科技打造模块化移动式智慧公安检查站系统助力亚运安保维稳工作,合力伟业为亚运期间隧道安全保驾护航……据统计,共有20余家甬企深度参与亚运会各场馆建设及赛事保障。


    13.jpg


    十三、人工智能赛道夺魁,可之科技斩获2023“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特等奖

    可之(宁波)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业大模型赋能产业细分场景项目”斩获2023“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人工智能(大模型及数字人)专题赛特等奖。可之科技经过数年研发积累,攻克了部分通用大模型计算不准确、逻辑不严谨的世界性行业难题,成功在考试、教育领域实现落地应用。公司产品已连续三年服务十余个省市的中高考阅卷工作,并在全国考委的指导下依托大数据模型参与命题工作,同时在会计资格考试、司法考试等专业考试中推广应用。


    14.jpg


    十四、区县创新争先进位实现跨越式发展

    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关于科技创新工作要求,首次开展全市乡镇(街道)创新能力评价,进一步激励区县融入全市创新格局,区县创新争先进位实现跨越发展。全市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达4206家,总数居全省第一;慈溪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前十,“慈沪科创引才全生命周期平台”入选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二批最佳实践名单;余姚入选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江北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2022年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我市获批的第二家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区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北仑获省“科技创新鼎”,入选首批浙江省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宁海、象山获批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15.png


    十五、“天宫课堂”开讲,宁波学子首次直接对话在轨航天员

    2023年9月21日,在全球数以亿计的人们翘首以盼中,“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课。华东师范大学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成为全国5个地面课堂之一,120名学生代表通过“天地连线”的方式,首次实现与在轨航天员的直接对话。参与“天宫课堂”,拉近了宁波学子与太空和科学的距离,提高了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思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逐梦九天的航天科技种子。


    16.jpg


    十六、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市将共建中石化宁波新材料高端创新平台

    2023年11月24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宁波共同举行中国石化镇海基地15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项目开工仪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与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建中石化宁波新材料高端创新平台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推动中国石化镇海基地加快建设“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绿色石化基地。根据协议,双方将聚焦国家新材料发展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共建以现有的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为基础的中石化宁波新材料高端创新平台,平台建成后将为长三角石化集群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17.png


    十七、十载“护航”路,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为创新创业“加码提速”

    为破解初创期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单一”难题,2013年,宁波开创性地设立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和引导作用,以“小成本”撬动社会资本“大投入”,累计为350余家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及直接引导社会资本金额合计超20亿元;投资企业累计为社会提供了上万个就业岗位,平均每年贡献税收约4000万元;累计主办或承办500余场双创活动,吸引逾9万人次参与。

    2023年12月,《宁波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发布“3.0版”,全面启动新运作模式,总规模扩大至50亿元,构建“种子直投-初创跟投-天使子基金”业务体系,大幅提升扶持科创企业发展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


    18.jpg


    十八、市农科院打造种业芯片,赋能“地瓜经济”助力共同富裕

    市农科院蔬菜所打造瓜菜种业芯片,围绕西甜瓜、雪菜等精品瓜菜育种开展研究,获得各类知识产权105项次,其中发明专利21件、植物新品种权20项、品种登记39个、品种认定25个,获浙江省主导品种推荐27项次,年推广面积62万亩,“甬甜5号”“甬雪5号”获首届浙江省知识产权三等奖。

    持续深化“山海协作”与对口帮扶,赋能地瓜经济,助力共同富裕,“甬甜5号”在新疆库车推广15000余亩,增加产值3000余万元,农民增收2250万元。“甬雪5号”以亩产9297.6公斤创雪菜最高亩产浙江农业之最,累计推广10.85万亩,带动加工企业和农户增收6.28亿元。在贵州黔西南推广西甜瓜200多亩,亩均收益超4000元。在吉林延边推广黄瓜嫁接苗69.2万株,面积140多亩,增产30%,产值150万元,净收入70万元。


    19.png


    十九、西工大宁波研究院助力“澳门科学一号”卫星升空入轨

    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助力攻关的世界首颗高精度低纬度地磁场探测卫星“澳门科学一号”顺利入轨。宁波研究院承担卫星地面系统研制,以及卫星在轨5年寿命期间的运行状态监视、科学数据管理与分发等任务,这也是国家航天局首次批复由高校承担卫星地面系统研制和建设任务。“澳门科学一号”卫星的研制、发射到正式投入使用,开创了内地与澳门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有力带动我国在空间科学卫星领域的研发、测控、运行管理和数据应用技术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0.jpg


    二十、广聚海外英才,全省首个“外国专家书屋”落户宁波

    2023年6月5日,浙江首个“外国专家书屋”落户宁波诺丁汉大学,这将进一步满足在甬外国专家、外籍学生的阅读、学习和交流需求。

    近年来,围绕外籍专家人才在宁波“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流得动”,市级有关部门联合推出诸多创新政策,不断简化工作许可办理流程,持续营造外籍人才在甬工作一站式服务新态势,推动形成国际化人才引育新氛围,来自全球的高精尖人才为宁波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23年,宁波11名外籍专家荣获省“西湖友谊奖”,至此宁波已有99位外国专家获此殊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