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创新春潮涌!托起"开门红"
  • 阅读:
  • 时间:2024-02-21 16:49
  • 来源:宁波市科技信息与发展战略研究院来源:宁波市科学技术局
  • 1.jpg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郑凯侠/摄


    密集钢丝网、林立的塔吊、轰鸣的机械、穿梭的车辆……

    龙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当第一缕阳光播洒在甬江北侧,宁镇立交两侧巨大而繁忙的建设工地,蔚为壮观。

    一侧,是“重大战略工程”甬江实验室项目现场;另一侧,是“新型研究型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建设工地。两大科创项目,将成宁波创新大引擎。

    这片工地,犹如一个缩影,见证了宁波科技跑好新年“第一棒”,助力创新“开门红”的如虹气势。

    创新塔尖,又聚新重器

    2月18日,大年初九,前湾新区,省绿色智能汽车及零部件技术创新中心项目现场,数百名研发人员在实验室、研发平台间穿梭忙碌,一派大干快干的繁忙景象。

    作为省科创强基领域重大项目,该中心立足浙江、面向全球,聚焦共性、关键和前瞻技术研发,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绿色智能汽车及零部件研发创新和技术服务平台,为宁波乃至浙江汽车产业升级提供创新支撑。

    “自开工建设以来,我们就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总部大楼办公区、实验室等硬装工作已完成,绿色甲醇实验室、固态电池实验室主要设备已完成调试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前瞻工程中心、动力实验室柔性试制线车间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对建设运营进展,项目负责人如数家珍。

    近年来,宁波聚焦建设世界一流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加快构建“315”创新体系,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等科技创新强基项目。

    目前,全市15个科创强基项目中,8个续建项目将于正月十五前实现全部复工。“一季度计划新开工3个项目。”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强基,是为更好地登峰。

    当前,宁波正以世界一流标准建设甬江科创区,大力实施企业总部汇聚、研究院集聚、实验室提升三大行动,瞄准世界一流打造创新主引擎。

    春节前后,好消息、新进展不断传来。

    前不久,省“千项万亿”项目甬江实验室启动区项目完成竣工验收,较原定计划提前约5个月;2月8日,我市3家实验室——全省数据驱动高安全能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全省智能汽车全域安全重点实验室和全省绿色植保重点实验室成功入选2023年全省重点实验室,打响宁波战略科技力量培育行动的开年“第一枪”。

    “今年目标,是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实现零的突破。”市科技局局长费小琛说。


    2.jpg

    甬江实验室启动区项目完成竣工验收。


    研发补助,尽早尽足拨付

    “科技局给咱们发‘年终奖’啦!”月初,一则利好消息,在不少规上企业微信群热传。

    这份“年终奖”,是市科技局节前为全市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送上的“惠企大礼包”——

    2023年规上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超过200万元、增长超过10%且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3%以上的,增量部分按10%的比例由市县两级给予最高300万元的支持。

    “尽早尽足拨付补助,用真金白银为企业创新研发‘加油添薪’。”分管市领导作出部署。

    2月18日下午,宁波科技大脑平台上,实时数据持续更新跳动:首个工作日,申报研发后补助的规上企业,已有32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落实全社会研发投入行动,研发投入强度提升到3.3%。

    “这一目标,是助力,是压力,也是动力。”费小琛坦言。

    打赢R&D提升攻坚战,研发项目库是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协同相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科技局,依托“研值在线”应用场景建设,及时对接创新主体研发项目执行及重大成果预期产出情况,加强研发活动的动态监测和指导服务,着力提升各类创新主体的研发能力。

    同时,市科技局已全面启动新一轮“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包括首次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小切口、短周期的“科创生态育成计划”,加速育成一批成长型科技企业;聚焦创新“引爆点”,举办宁波市重大应用示范场景大赛,支持重大成果落地。“关键技术突破”“国际科技合作”等计划,也正在加速推进。

    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市共有38项重点研发计划入选省级尖兵领雁计划,11家创新主体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3.jpg

    科研人员开展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


    科技“红娘” 助推“院企联姻”

    日前,象山县汽模配产业综合体邀请宁波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专家深入中小微企业开展科技“问诊”服务,双方针对创新需求解决、产学研合作等进行深入洽谈。

    “专家不仅为我们攻克关键技术提供了智力支持,更为我们解决束缚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给出了建议,可谓是‘雪中送炭’。”宁波胜维德赫华翔汽车镜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此次“专家问诊”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宁波,无论是科技企业还是科研机构,都在努力赋能高水平创新,服务“国之大者”。然而,两者之间缺乏沟通交流,阻碍了创新协同发展。

    “企业不了解高校院所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展,高校院所不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市场偏好”,宁波科技大市场负责人认为“要弥合两者间的距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如何实现?

    宁波市科技局给出解题思路:通过组织专家入企技术“问诊”、院企技术对接等形式,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对接交流,借力借势,用足用好高校院所人才、成果优势,破解企业发展难点、打通技术升级堵点,实现合作共赢。

    在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研究室里,有一台由宁波海天增材科技有限公司所提供的C400M金属3D打印设备。

    “增材制造行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亟需对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新材料的开发与定制、专业检测设备及平台的搭建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天增材负责人表示,而这,也是海天增材选择向兵科院递出橄榄枝的原因。

    在兵科院强大的材料及工艺研发能力,领先的设计及试验平台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持下,双方合作开发了TC4钛合金30μm、60μm、90μm等多种层厚的成型工艺,并协同解决了铺粉稳定性、全流程人粉隔离等多项技术难点。

    在宁波,这样院企合作助力创新的案例,比比皆是。

    在深化企业服务,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道路上,宁波始终步履不停。


    4.jpg

    甬江科创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