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上午,宁波市两会开启首场“局长通道”,市科技局局长费小琛围绕如何推动全域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回答记者提问。
2025年,我们将积极贯彻落实全域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部署,实施“520”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一是强化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近期,我市成功获批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了“国字号”科创平台建设的重大突破。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国家战略资源导入机制,高质量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力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集中资源力量支持甬江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宁波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等平台发展,打造具有宁波辨识度的旗舰型平台体系。争取到2030年,建设1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100家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1000家以上的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形成“520”科技创新体系的坚实底座。
二是强化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精准扶持初创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探索“瞪羚之星”企业培育机制,突出培育一批新领域新赛道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强化国家科技领军企业储备。力争到2030年,培育10家左右国家级科技领军企业,每年动态培育100家左右的“瞪羚之星”企业,保持高新技术企业每年增长1000家以上、今年实现“破万家”目标,以及2.5万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科技企业“雁阵式”发展格局。
三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锚定“520”领域,即聚焦新材料、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高端装备、新能源、生命健康等5大科创主赛道,先进半导体材料、海洋与空天材料、智能计算与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及应用技术等20大战略领域,布局“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加快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巩固深化与科技部、工信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等合作,发挥部市联动、省市联动项目的牵引作用,深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
四是强化促进全域创新的改革探索。出台全域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方案,通过实施6个方面、23项具体任务,进一步促进教科人“三位一体”发展、四链深度融合。实施科研人员有序流动、打造百亿规模的天使投资基金、建设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等一批新的改革举措,努力为各类创新主体在宁波发展提供最优质的创新生态环境,推动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争先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