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科技“金钥匙”正在打开
余姚乡村振兴的“致富门”
科技兴农,人才强农。近年来,余姚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抓手,通过精准选派人才、强化政策支持、深化示范引领三方面协同发力,构建起覆盖广、多层次、纵深化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让科技“金钥匙”打开了乡村振兴的“致富门”。目前,余姚共有科技服务团队40余个、科技特派员近200名,下沉乡村一线,结对服务全域所有乡镇(街道),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累计推广引进新品种、新技术300多项,辐射带动人数50多万人次,累计为所驻地落实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直接带动逾万农民增收。
精准选派人才,把论文写在田野上。面对困扰余姚杨梅产业多年的“大小年”难题,水果科技特派员团队创新研发的疏花技术实现破题突围。目前,余姚85%以上的杨梅已应用这一技术,每年增加经济效益超过3000万元。以需求为导向,余姚科技局优选人才,通过“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鼓励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户、龙头企业,紧扣乡村产业需求,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据了解,水果科技特派员团队累计推广实用技术40余项,培育省级良种3个,获得科研奖项近20项,发表论文40余篇,编写专著7部,申请专利8项,累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超20亿元,充分诠释了“把实验室建在田野上,让科研成果结在枝头上”的创新路径。
有了政策支持,技术推广更有底气。在水稻项目示范基地内,水稻绿色种植科技特派员团队定期开展高产配套栽培技指导和病虫害调查。去年,该团队申报多项农业科技项目,共获得财政支持65.9万元,进一步护航余姚粮食安全与粮食品质。以政策促激励,余姚科技局建立“项目申报-资金支持-成果转化”全链条机制,鼓励科技特派员积极申报农业科技项目,争取科技奖金补助,促进余姚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2024年由科技特派员联合申报的立项项目,本级11项,宁波科技特派员团队项目4项,其他宁波市级项目1项,争取本级资金139.9万元,争取上级资金96万元,为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深化示范引领,创新遍地开花。针对余姚特色鳖产业,中华鳖产业技术服务团队去年开展了8轮专题培训,培训农户338人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显著提升了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以示范促提升,余姚科技局加快示范引领步伐,推动互学互促,以点带面的效应持续释放:“余姚科技特派员在行动”专题宣传,带动先进模式全域推广;2024年,两家宁波级“星创天地”备案成功,获40万元财政补助;9家宁波级以上“星创天地”串珠成链,形成乡村振兴“创新走廊”,农业科技服务的“精准滴灌”体系日趋完善。
放眼全域,科技特派员的足迹已遍布山乡沃野。从实验室到试验田,从技术攻关到产业升级,科技特派员制度正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以创新之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