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海和鸣共唱“双城记” 激活创新浙江“双核引擎”
  • 阅读:
  • 时间:2025-04-14 15:15
  • 来源:宁波市科技信息与发展战略研究院来源:宁波市科学技术局
  • 4月11日,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二期将正式通车,杭甬间新添一条交通“大动脉”,推动双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深度融合,为杭甬“双城记”推进架起一座“鹊桥”。

    唱好杭甬“双城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嘱托。多年来,双城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协同发力,形成齐头并进、比翼齐飞的发展态势。

    本文聚焦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创新,看两地如何厚植特色优势,共建国家级战略科技力量集聚高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拓宽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路径,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杭州与宁波,一个是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六小龙”等科技新锐频频出圈;一个是长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拥有10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全国首个“百冠之城”,世界第一大港享誉海内外。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勉励杭州和宁波唱好“双城记”,推动两市错位发展、协同发展,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多年来,两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积极探索着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

    钱塘江畔,东海之滨,一对“双子星”熠熠生光。

    2023年,浙江省政府向科技部行文,提出创建“杭州-宁波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发挥两地“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互补优势,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4年,《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宁波甬江科创区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双方聚焦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高水平科技联合攻关、标志性科创成果形成、高层次人才引育、最优人才生态、对接交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

    湖海和鸣,双星辉映。杭甬两地紧密携手,协同共进,以科技创新“第一动力”奏响“双城记”的时代乐章。


    资源共享,深化创新链耦合


    放眼浙江,杭甬是当之无愧的创新高地和人才中心。“双城记”的提出,让两座城市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科创资源加速联动互通。目前,杭甬两地科研单位和企业已经共建6家全省重点实验室。

    “双城记”也在高水平科技联合攻关、产学研深度融合中不断唱响。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两地创新主体携手承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其中杭甬联动承担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达29项,创新成果相继涌现——

    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牵手宁波永新光学共建光电实验室,共同研发国产高端显微镜产品,获国家科技奖励;由甬江实验室牵头,联合杭企宇视科技以及甬企万有引力、舜宇集团等企业开发的3D沉浸式实时通信系统,入选工信部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项目……

    两地合作已入佳境,“双城记”也逐渐响彻长三角。杭州、宁波、嘉兴、绍兴等地联合组建了环杭州湾创新联盟;杭绍甬联合攻关“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7项。

    成果不仅要出生在“实验室”里,更要走到“生产线上”。杭甬不断探索以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双城合作,“抢跑”新质生产力新赛道。

    此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在难加工复合材料高性能加工方面突破了树脂基、金属基、陶瓷基复材高效、低损加工等技术,之后通过将技术成果转入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成果库,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吸引了中电海康科创基金等多家投资机构的目光。

    这是两地协同将科研成果加速落地为现实生产力的一个缩影。多年来,两地通过举办中国创新挑战赛、技术经纪人合作等形式,不断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到“货架”。

    数据显示,2024年宁波输出杭州技术合同406项,实现技术交易额7.67亿元;宁波吸纳杭州技术合同1213项,实现技术交易额13.14亿元。


    优势互补,焕发产业升级活力


    在宁波,有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蓝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它依托杭甬共建的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于2018年发布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操作系统supOS,服务全国近5000家工厂的数字化转型。

    蓝卓数字科技拔节生长的背后,是杭甬这对浙江产业“双子星”优势结合下的强强联动——公司的总部在宁波,研发中心则设在杭州。“杭州的互联网和科技产业更发达,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持,而宁波这座‘单项冠军城’的雄厚制造实力,则是工业数字化落地的基础”,公司负责人表示。

    蓝卓并非个例。如今,越来越多宁波、杭州企业通过优势互补,携手发展,共同寻找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宁波方太厨具最新款的油烟机、洗碗机、烤箱,大部分智能功率模块由杭州士兰微提供;甬产新能源汽车“极氪009光辉”,不少软件、硬件来自海康威视、阿里云;杭州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运用数字视网膜、视频AI等技术,为宁波国研软件公司农贸市场数字化管理平台提供视频智能分析能力……

    错位协同,是唱好杭甬“双城记”的韵脚。杭州和宁波,一为数字经济“领跑者”,一为先进制造“硬核担当”,“数智+制造”,如何琴瑟和鸣,激发新质生产力?

    共建平台,孵化产业,是双城合力书写的答案。

    余姚市机器人研究中心是浙江大学与余姚市共建的浙江大学直属专业研究机构,设址在余姚。经过多年的探索及积累,拥有国家、省、市、行业平台/资质30个,为余姚市新兴产业的壮大发展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孕育出新模式、新赛道。

    慈溪创新创意(杭州)飞地产业园通过飞地模式吸引新科技、新业态企业入驻,推动家电产业向智能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目前企业入驻率达95%以上,成为慈溪在杭州占地面积最大、入驻企业数最多的数字经济集聚区,入选浙江省数字经济飞地示范基地。

    在杭甬优势互补共建产业平台的大背景下,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阿里巴巴宁波工业互联网中心等共建产业平台先后在双城落地生长。

    当前,杭甬两地正以制造业为突破口,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创新,加速共建集成电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纺织服装和生物医药五大标志性产业链。数据显示,到2025年,两地产业链产值规模预计将达到2.1万亿元。

    未来,杭甬必将在产业领域持续深化互补合作,释放“1+1>2”的乘数效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