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科技特派员助力粮食节粮减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余姚作为省产粮大县,2024年水稻产量14.5万吨,其中约13.7万吨烘干后就近投售到国有收储公司、0.8万吨稻谷轧米后直接销售给周边百姓。据相关研究,陈化及虫害是现阶段粮食贮藏损耗的主要原因,因为贮藏不合理导致的粮食损耗高达8-10%。2024年,科技特派员陈惠云、鲁立明深入一线,通过品种筛选、技术研究、项目示范等多种形式,为余姚市舜田粮食专业合作社提供帮扶指导,助力合作社提高生产效益。
一是做好品种筛选。引入扩大甬优1540、甬优15等甬优系列特色稻米品种在合作社的种植面积,并针对品种生长特性,摸索细化栽培技术,做好病虫害绿色防控、配方肥有机肥施用等绿色生产管理技术应用,不断提高稻米产量和品质。目前已开展相关大田试验3个,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品种更替打好扎实基础。
二是做好技术研究。在专业实验室和贮藏场地开展大米陈化规律研究,研发稻米射频杀虫工艺,实现杀虫卵≥95%和大米3个月内常温贮藏无生虫。项目已开展糙米、精米、稻谷等多种贮藏形态对稻米品质影响的试验和射频杀虫技术试验,已经获取糙米低温贮藏关键参数,基本明确射频温度、处理时间等关键参数,提高了鲜米品质,帮助合作社新增销售60余万元、效益20万元。
三是做好项目示范。积极引入宁波市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专业团队,共同申报余姚市科技创新项目-特色稻米绿色贮藏及防虫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借助专业技术力量,将稻米绿色贮藏技术辐射至周边2-3个基地,不断推动节粮减损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