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甬”担科技先锋|庄松霖:从0到1,挑战医工交叉学科边界
  • 阅读:
  • 时间:2025-05-12 15:04
  • 来源:甬派来源:宁波市科学技术局
  • 这个“五一”劳动节,让我们推开实验室的门,走进宁波创新的“星河”——他们是一群与时间赛跑的“追光者”:在高精度贴片机上雕刻微米级精度,在抗癌战场上开创“基因革命”,用新材料编织绿色未来……八位来自高校、企业与研究院的科技先锋,将以“个人专访”的形式,向大家讲述那些不被聚光灯照亮的时刻。


    1.jpg

    人物名片:

    庄松霖,甬江实验室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青年人才。如何研发一种治病的药物?

    过去,科研工作者们会在小白鼠身上反复做实验。如今,科学家们有了新方法——将“类器官”作为实验对象,即模拟一个和人体器官高度相似的“迷你版”体外器官模型,从而更真实地反映药物在人体内产生的“化学反应”。

    在宁波,有一支科研团队,正在锲而不舍地攻克“类器官再生控制”难题,为造福人类健康做贡献。作为该团队负责人,甬江实验室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庄松霖博士正不断迎击“从0到1”的挑战,为宁波的生物医药行业贡献科研力量。


    让工程技术服务医学进步


    庄松霖博士是一位来自东北的“90后”青年科学家。2014年,他还是一名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从一位师兄的分享交流中了解到“机器人显微操作”这一前沿领域,立刻被深深吸引,并将这门极具挑战性的学科视为研究方向。

    “我们通过显微镜,对微观世界进行毫米乃至纳米级的操作。我选择将这门‘手艺’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因为觉得如果能通过工程技术服务于人类医学的进步,那将是值得奋斗一生的事业!”庄松霖说。

    在攻读博士期间,庄松霖研究的课题是对斑马鱼幼鱼进行全向显微注射。这种小鱼的基因和人类相似度较高,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但此前的技术难以精准定位注射部位的三维信息,而庄松霖的任务则是搭建一套感知和控制系统,破解上述“堵点”。

    “那段时间,我几乎24小时都泡在实验室里,就连做梦都梦见我在浩瀚的大海里,被一群游来游去的斑马鱼‘围攻’。我从未灰心丧气,因为在导师和前辈们的引领下,我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庄松霖说。

    数年磨一剑,庄松霖研发出全球首套用于斑马鱼幼鱼的全向显微注射系统,并出版相关学术著作。随后,他深造博士后,以更复杂精密的控制技术,攻克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难题,将显微操作的对象从毫米级的斑马鱼幼鱼,延伸至微米级的人类细胞。

    在博士后出站后,庄松霖又开启“打怪升级”的新挑战——即如何通过他擅长的智能控制技术,大规模标准化地培养“类器官”。这样一来,类器官就能在生物医药领域“大显身手”,替代小白鼠测试新药的疗效,方便医生为重症患者量身定制诊疗方案。

    就在这时,他收到甬江实验室递来的“橄榄枝”。这家来自宁波的新型研发机构,愿意为他量身定制类器官研究的实验室,帮他实现技术成果的落地转化。2023年1月,庄松霖欣然加入甬江实验室,在宁波迎来科研新征程。


    从研究员到团队负责人


    在甬江实验室的支持下,庄松霖从一名“单打独斗”的研究员,成长为具有跨学科视野的团队负责人,在突破医工交叉学科边界的同时,实现砥砺自我的成长和蜕变。

    “类器官的培养,就好比搭建乐高积木。”庄松霖打了个比方,“我们要把不同的细胞摆成和人体相似的结构,再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变量,让它‘生长’为‘迷你版’人体器官的模样——比如,在1分钟之内,把10万个细胞汇聚成小肠的形状。它不仅涉及机器人显微操作的技术,还需要大量的生物医药知识。”

    为攻克这些难题,庄松霖组建规模达20多人的团队,吸引生物工程、医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不同背景的科研人士加盟。他也全身心地投入生物医药领域的学习,并不断思考如何和团队成员进行高效沟通,鼓励大家一起朝着目标奋斗。

    “我们还需要和医院、企业、其他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2023年,我刚来宁波时,甬江实验室就帮我对接宁波多家三甲医院,了解他们对类器官培养的临床需求,而医院也为我们提供类器官样品库,这让我们的研发更为‘接地气’。”庄松霖举例道。

    经过不懈努力,庄松霖和同事们已实现成体、肿瘤、IPS等类器官的标准化批量制造,并研制出面向类器官再生的智能制造仪器,“未来,我们可以靠这些技术,在人体外模拟肿瘤生长的过程,再研究如何通过基因阻断治疗肿瘤,为广大患者及家属带来福音。”

    立足宁波,庄松霖团队还在扩展全国的“朋友圈”。目前,他们已和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研究机构——华大基因达成合作,用类器官模拟人类的造血系统,以便开展药物筛选和疾病治疗。同时,团队还在配合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做肾癌类器官药物的规模化筛选。

    目前,庄松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工作上,不是在甬江实验室里搞研发,就是出差对接项目和课题,即便是节假日也不休息。对他来说,投身于科研的兴趣,以及造福社会的使命感,足以让他“元气满满”。

    他期待在实验室里开出的“花”,能尽快在临床医学中“结果”。

    在庄松霖看来,从事科研工作,就像打游戏一样,“我们会碰到各种难题,但每一次运用智慧和汗水成功通关,都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技能点’。回首往昔,我们走过的路,也是在为人类的科技进步迈出一小步,这就是我们奋斗的意义和价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