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至22日,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在鄞州区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DT新材料主办,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协办,汇聚60余位行业专家与企业高层,发布40余场前沿报告,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五大方向,同期还举办了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及《2025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蓝皮书》闭门研讨会等活动。鄞州区委副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政法委书记余宁出席并致辞。
作为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开放标杆”,鄞州区深度参与大会筹备与组织,区科技局以合成生物产业链牵头单位身份,全程推动大会成果落地与资源对接。开幕式上,深圳理工大学与鄞州企业宁波酶赛生物签约,共同成立“生物计算蛋白质校企联合实验室”,为区域合成生物产业引入AI技术赋能新力量。
近年来,鄞州区锚定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区目标,以《鄞州区加快培育壮大未来(新兴)产业行动方案》为牵引,重点引育“3+8+2”重点产业链,将合成生物产业链列为8大未来产业核心赛道,构建“链长+链主+链创”协同机制。政策层面,率先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从研发补贴、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维度为企业护航,还组建多部门协同工作专班,提供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创新平台方面,依托浙大“一学院一中心”、宁波诺丁汉大学等高校资源,以及1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14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为产业创新提供“智力引擎”,鄞州生物医药创新园与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宁波院区也在加速落地;产业集群上,集聚美康生物、乾生科技、酶赛生物等龙头企业,其中酶赛生物展示的“酶分子工程 + AI 设计”成果亮眼,3000吨/年生物基尼龙装置已实现工业量产。
大会期间,“AI 赋能生物制造”成核心议题。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指出,AI正通过生物大数据、算法与算力破解合成生物“维数灾难”;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陈渌萍则分享了AI 在酶筛选、菌株构建等环节的应用成效,并肯定鄞州承接AI技术落地的优势。区科技局借此契机,组织政企学研资各方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趋势,后续还将加大产业基金投入,支持企业攻关数据采集、算法开发等痛点,加速培育“AI+合成生物”领域瞪羚企业与准独角兽企业。
鄞州将以此次大会为起点,持续以AI赋能推动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生物医药创新园建设,推动检验研究院宁波院区落地运营,共建“AI生物制造联合实验室”;聚焦生物医药、生物材料、生物农业领域,支持链主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培育示范项目并引进复合型人才;完善配套政策,扩大产业基金扶持力度,定期举办成果对接会,力争早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合成生物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