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发力基础研究 宁波“国自然”获批项目再创新高
  • 阅读:
  • 时间:2025-09-01 08:23
  • 来源:基础研究与民生科技处来源:宁波市科学技术局
  •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我市高校、科研院所等取得历史性突破,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9项,增幅24.6%,资助总经费超1.43亿元,增幅7.0%。其中重大项目共获批8项,包括青年项目A类1项,青年项目B类3项,重点项目4项。

    宁波大学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4项,增幅15.8%(包括青年项目B类1项、重点项目2项),资助总经费突破6600万元。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获批75项,增幅15.4%(包括青年项目A类1项,青年项目B类2项),资助总经费超3600万元。其中,青年项目A类获得者为宁波材料所研究员王军强,该项目旨在深入研究新型非晶合金的数智设计及性能调控,推动其在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磁性器件中产业化应用。2024年,正是他带领团队从嫦娥五号月壤中找到利用月壤大量生产水的新方法,有望为未来月球科研站及空间站的建设提供设计依据,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创新》。

    作为今年教育部刚批复设立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表现亮眼,共获批35项(包括重点项目2项),增幅高达105.9%,资助总经费超1700万元。筹建5年来,学校在人工智能等六大前沿交叉领域,集聚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院士16人,国家级人才52人),产出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目前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资助渠道之一,基金项目数量和资助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科研院所和区域的基础研究水平。

    宁波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工作。2023年,以首个副省级城市身份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市委人才科技委印发《宁波市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为加强基础研究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宁波市科技创新条例》,更是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立法保障。

    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我市高校、科研院所投身基础研究的积极性明显提升,积极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扎实有序推进有组织的科研,为区域创新策源能力提升提供了坚实支撑。2023年以来,获批海洋关键材料、农产品质量安全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基础研究类国家级平台零的突破;宁波大学杜时贵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实现我市高校自主培养院士“零的突破”;高校、科研院所发表《Science》《Nature》等顶刊论文13篇,与2023年以前仅2篇相比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宁波将持续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高水平人才高地,推动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更大贡献。”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12.pn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