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 “政产学研金”贯通 翻开产业发展新篇章
  • 阅读:
  • 时间:2025-09-12 16:51
  • 来源:江北区科学技术局来源:宁波市科学技术局
  • 在宁波市江北区这片产业创新的热土上,一场以“政产学研金”深度融合为引擎的变革正深刻重塑着产业发展图景。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猿声先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协议拓展机器人传感器产品线;宁波翼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低中空(宁波)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围绕行业无人机研发生产、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中国内燃机学会(浙江)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产教融合 双向赋能”浙江省高校人才技术成果推介会成功举行……一系列发展不仅标志着江北在关键产业赛道上的前瞻布局,更彰显了江北通过系统性资源整合,翻开产业发展全新篇章的坚定决心。

    近年来,江北区针对科创平台、创新主体、核心技术、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创新生态等实施“六力”提升行动,探索构建支持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速建设高能级创新型城区。目前,江北区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提升至3.58%,提升幅度位居全省第五;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7.82件,排名位居全市第一;全区拥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73家,其中省级及以上91家。

    走进宁波中策集团的发货车间,巨大的船舶发动机正等待包装发货。作为专注于发动机领域的大型工业企业,中策集团在关键技术上始终坚持走自主研发、打造自主品牌的道路。今年3月下旬,江北探索构建“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推动中策集团举办“宁聚动能 链启新质”船用动力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汇聚了浙江大学、白马湖实验室、中国船级社等行业专家及船用动力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代表,正式启动浙江省2025年度“尖兵”科技计划项目“船舶甲醇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形成船用动力产业教科人一体发展示范样本。

    在江北,“政产学研金”的深度融合与高效贯通,正催生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科技企业与高校、创新平台等科研机构紧密联动,实现人才、技术与资源的双向赋能;科技金融与企业、创新成果的精准对接,打通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堵点难点,也为布局新质生产力重点产业项目提供了支撑。

    通过建立“政银担企”四位一体风险共担机制,创新打造融资担保产品矩阵,江北落地全市首个专利质押反担保融资产品,为向量传感科技(宁波)有限公司担保授信300万元,给这家轻资产初创期科技企业开辟了一条“技术换资金”的绿色通道。

    在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江北组建宁波传感谷创业投资基金等基金群,通过举办双创大赛、高层次人才项目路演等活动,汇集政府机构、重点企业、行业协会、高校院所、投资机构等优质资源,围绕智能医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与区域重点产业,构建“赛事搭台、人才唱戏、产业赋能”三位一体的项目挖掘工作体系,开展“以投带引”资本招商模式,探索实现“引进团队—基金投资—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资本招商闭环。今年以来,落地集人工智能算法、智能机器人“研产供销服”于一体的德壹机器人(宁波)有限公司,引进新一代人工智能“盖亚”可学习类脑模型项目、豆包大模型科创服务平台项目,赋能区域产业智能化发展。

    随着政策、资本、技术、人才、场景等关键要素在江北持续交汇共振,一幅以区域优势产业为基石、低空领域为新战场、人工智能为延伸触角的未来产业全景图正徐徐展开。“政产学研金”的深度贯通,正为江北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翻开产业升级布局的全新篇章。

    分享到: